



-
关于2020年度“保险理论与实务”论文征集评选活动开展情况及评选结果的通报 2020/12/29
-
“厉行勤俭节约 反对餐饮浪费”——联合党支部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 2020/12/29
-
山西省保险学会关于发布2020年度 研究课题立项结果的通知 2020/12/29
人物档案:武存温
1932年,出生于山西省侯马市高村乡台神村;
1951年12月——195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绛县支行保险股、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运城中心支公司、闻喜支公司;
1958年12月——1989年12月,闻喜县委、纪委、水磨石厂、县政府政策落实办;
1989年12月,退休。
年逾80的武存温老人,留着板寸,虽然头发花白但眼不花、耳不聋,精神矍铄。他曾在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闻喜支公司工作。在闻喜县城一个新住宅小区,笔者走访了老人,了解他曾经的故事。
深入农保 以村为家
武存温出生于1932年,兄弟俩人,他排行老二。他5岁就失去了母亲,在老家侯马市高村乡台神村读完小学,初中是在铁路上当列车员的哥哥的帮助下进入太原颇有名气的进山中学读书。进山中学上了一年后,由于当时还没有解放,社会动荡不安,加之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武存温没有继续读书,而是选择回家乡务农。1951年,运城人民银行招录工作人员,武存温虽远在临汾地区侯马市,得知消息后,11月赶去参加了考试,12月份成绩出来榜上有名,他兴冲冲一人背着行囊前去报到。同他一批录取的人员,有的分到人民银行保险股,从事保险工作,有的被分到人行其他科室。
1952年3月份,他被分配在安邑县搞农业保险。不久又跟随赵志荣、李学仁两位同事下到解县发展牲畜保险。经过几个月的学习摸索,他初步掌握了牲畜保险的要点,跟老同志也学会了一套工作办法。
“在当时开展牲畜保险时,一头牲畜100元左右,收取保费3元。那时一家就一两头牲畜,一旦牲畜出险死亡,对一个农民家庭,等于半个家毁了。我挨家挨户动员,由于也不能说得太直白,嘴上老提牲畜死亡,老百姓也嫌不吉利,只能婉转地说,讲道理,硬是凭着三寸不烂之舌,一副铁脚板,一个村200来户人家,我动员得几乎家家都愿意入保。正式签单时还要把所有牲畜集中在一块,在兽医站同志的配合下验标的,确定牲畜的年龄,防止把有病的牲畜保进来。在办理业务的过程中,我也学到了不少牲畜知识,能拉开牲畜的嘴巴,看一下牙齿,就知道牲畜的年龄,能分出公母,还要在保单上填写牲畜的特征,如牛的颜色,牛角是什么形状:龙门角呀,滴水角……当时我们这些保险人员几乎天天和老百姓在一块,遇到老百姓家的牲畜出险,我们查勘,兽医站的同志配合鉴定。当时牲畜有了病,打针、吃药也是找保险公司报销,农民感到很方便、很实惠,投保的热情自然很高。”武存温说。
为了做好保险工作,武存温白天黑夜待在农村,住学校,住大庙,吃老百姓的派饭。白天的田间地头,晚上的煤油灯下,都是展业的好时机。宣传保险到了社员家里,他主动帮忙干农活:遇到家里给牲畜铡草做饲料,他挽起袖子上前拉铡刀;老百姓手工搓玉米棒子,他上前帮忙搓粒;甚至帮老百姓犁、耧、耙、耱……他在农村学就了一身好把式,脸、肩膀和胳膊被晒得黝黑发亮,完全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基层磨砺 收获才识
谈起刚开始的保险工作,武存温说:“年轻时接触社会,身上有一股使不完的虎劲。当时保险也是新生事物,老百姓不了解,也没有听说过,我们工作主要是靠说服动员,怕费唾沫星,就办不成事。要跟群众反复讲授保险的好处,有时也在村干部的召集帮助下,开大会,宣导动员做群众的思想工作。”
武存温的工作能力被运城中心支公司领导赏识,1953年3月份,他奉命去筹建绛县保险支公司,主要搞财产强制保险。在做好保险工作的同时,也要做好消防宣传工作,散发宣传材料。有时也到企业单位做消防检查,在公安局的配合下还定期进行一些消防演习,如点燃一堆柴草,教会大家用泡沫灭火机等。
在绛县工作一段时间后,支公司的牌子还没有挂出来,由于全国性保险业务收缩,闻喜、绛县、垣曲、夏县四县合并成立一个闻喜营业所。主要业务也只是财产强制保险。1954年,武存温又从绛县来到闻喜,这一年他幸福地成了家,老伴也从侯马来到闻喜西关村落户,参加农业社劳动生产。
1956年冬天,当时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